一朵菇铺就富民路福建古田食用菌产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占全世界75%以上,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菜、果,居第六位,培植种类70余种,形成商品菌50余种。

  

据统计,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近万吨,产值超亿元,而年,年产量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近40年来,食用菌产量、产值成百上千倍增长,竹荪、银耳等昔日的宫廷宴品,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日前,随贵州省农委及部分市、县相关人员一起,来到福建古田县,考察调研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分享“一朵菇”为古田人铺就的致富路。

  

食用菌与古田人已结下不解之缘,“有古田人的地方,就有食用菌;有食用菌的地方,定有古田人”不是传说,是事实。

  

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78万吨(鲜品),总产值近百亿元,全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行业、农户70%的现金收入和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均来自食用菌产业。

借取他山“灵芝”兴我“黔菌”产业

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与践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热潮。

  

贵州省召开“多彩贵州·菌行天下”贵州食用菌产业专题招商签约大会,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去年初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扶贫产业来抓,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制定了跻身全国食用菌大省、强省之列的三年行动方案。

  

今年9月中下旬,省蔬菜专班牵头,省农委、省科技厅、省供销社、省商务厅共带队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21个县(区)分别赴福建、湖北、浙江和河南举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学习和招商推介活动。记者随行参加考察,并采访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商帮闯南北 菌子销四海

“全国这么大,特色产业那么多,不见得到处都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但古田千家万户参与、分工合作、县工厂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对各地很多产业都有借鉴意义。”古田县副县长余新林介绍。

  

古田食用菌产业从小到大,发展成“全国食用菌之都”,首先得有市场,说到开辟市场,3万余人的营销队伍走南闯北,将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日本、欧洲、美洲以及东南亚各国,为食用菌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田不仅是食用菌的生产大县,也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形成了“买全国,卖全球”的格局。银耳更是“十分天下有其九”,稳占全球市场份额“大头”。

  

全国各地的家乐福、世纪联华、沃尔玛等多家超市,均有古田食用菌的“身影”;线上线下、国内国外,都有古田食用菌的“足迹”。 

  

从“菇农”到“菌贩”,再到企业家,朱乃真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末,当发现“卖菇比种菇赚得多”的“秘密”后,朱乃真开始背着银耳等食用菌干品,全国各地贩卖。当初,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毛头小伙,没有具体目的地,便从地图、地理书上,从全国最热、最冷、最远的地方着手,有时一个来回一趟,耗时两个多月,但一趟下来,扣除吃住,还有不菲的利润,朱乃真很开心,靠着销售食用菌,他走遍了全国各地。

  

10多年前,贵州人韩会超在昆明经营食用菌生意,通过广交会所采购食用菌纸箱上的电话号码,她与朱乃真“搭上线“,成了未谋面的生意伙伴,多年后见面,合作更默契了,并结下了兄妹般的友谊。

  

“很多伙伴,做生意多年,到现在还没见过面。”朱乃真坚信:“经商要诚信,做生意先做人”,有了经济基础,朱乃真体会到“赚钱并不是最快乐的,能帮到别人才是最快乐的”。

  

通过市场调查,朱乃真发现经营新鲜食用菌是个空档,便投入10多万元,建起一个30多平方米的冷库,开始了新鲜食用菌经营,生意“好到手软”,两天发三车货,年销售收入高时超万元。

古田食用菌能畅销海内外,除3万余营销人的功劳外,当地便捷廉价的物流、健全的市场体系,保证了“菌畅其流”。

  

据介绍,十多年前开始,古田的中铁物流便承包了菌产品的物流。鲜菌发货,一路绿灯,48小时内,鲜菌能摆上几乎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 “古田的物流,比很多大城市还更方便、快捷、廉价。”朱乃真深有体会。一个20至40斤的包裹,发往北京,物流费10元。发全国其他地方,每市斤物流费约0.5元。高效的物流配送,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农副产品经古田物流派送。

  

早在年,古田就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唯一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食用菌集散地。每天早上6点钟,批发市场便人声鼎沸,开始一天的交易。市场交易品种达30多种,日均人流量达0余人次,市场年交易量近万吨(干品),交易额5亿元以上。

  

古田县银耳、猴头菇产品相继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

  

随着“菇一代”年纪增长,一批年轻有为的“菇二代”接过“接力棒”,以全新的方式谋发展。30出头的许向妙开发的冻干银耳系列产品,一面世便受到消费者青睐。“海归”博士姚丽云,以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思路、方式,开发新产品,发展食用菌产业。

产业分工细 环节链条全

40出头的邱昌露是城东街道办坑里村人,一位传承父辈衣钵的“菌二代”。今年,他种植10余万棒茶树菇,采收已进入尾声,最后一批已就近委托烘干,每斤烘干费2.8元。估计收入10万元以上。忙完眼前的活路,他又将准备下一茬栽种。

  

“现在种菇不累,通过电话或   

邱春坑是种菇大户,年,他投资数百万元,改建菌棒代加工厂,每代加工一个菌棒,收取加工费0.2元,每年加工近万个菌棒。

  

年过六旬的邱昌何,一位老“菇农”,多余的时间,附带开展烘烤“业务”。去年,他投入80多万元,升级改造烘烤房,干起专业烘烤,每烘烤出一斤茶树菇,加工费用2.8元。

  

位于凤铺镇的绿华菌业公司,于年投入余万元技改,专业生产银耳菌棒,年产多万银耳棒。刚刚与新疆一家棉业公司达成协议,棉壳将由对方送货上门,公司总经理曾信城热情招待,仅这一步,每号棉壳的成本降了好几百元,还节约了劳动力。“我这种规模的菌棒加工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他介绍。

  

经过近40多年不懈努力,古田食用菌产业链条全、专业分工细、种植品种齐、生产规模大、科技创新强、销售市场广、品牌效应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食用菌之都”。

  

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产业转型升级资金、普惠金融资金各万元,扶持菇棚改造、设施栽培、精细化分工、科技成果转化、精深加工、名牌产品培植、质量标准监管、营销上市等,加快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经销、机械等相关企业近家,日产10万袋以上菌包厂19家,工厂化栽培企业13家。相关专业合作社家,标准化生产基地32个。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食用菌产业。

  

进入福建正茸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菌香扑鼻。该公司是具有出口资质、产品免检的新三版上市公司。从配料到摘菇,生产食用菌全程机械化,从制种到菇长成,周期42天。以前需要多家配合的配料、出棒、配种、出菇、包装等多个环节已融为一体,在生产钱上全部完成。菇瓶的废弃物,也通过机构化加工成肥料,循环利用,全程无污染。

 

古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模式,正走入一个新境界。

来源‖贵州日报(略有删减)

编辑:王双阳丨审核:莫明珂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yaxiaoju.com/pzfl/708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