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功能巨大的珍稀食用菌桑黄菌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86247.html

这种名贵菌类就是——桑黄

桑黄被称为“森林里的软黄金”,是祖国传统中药宝库中一味名贵中药材。随着近些年来对桑黄菌研究发现,其药用成份在抗肿瘤方面有奇特功效,因而市场需求猛增,价格昂贵。这就趋使人们对桑黄菌资源进行无限掠夺性采集;又加上桑黄本身生理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被破坏的野生桑黄资源难以恢复,使野生桑黄菌资源面临枯竭。

桑黄菌在我国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寄生”的药用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寄生”的药用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菌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现代研究证实桑黄菌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对癌症有特效,还能提高病人生活品质。

桑黄菌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主要生于柳、杨、桑、花椒、山楂等阔叶树的树桩及树干上或倒木上,多年生。

在国外,桑黄菌主要分布在韩国、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南美等地。在国内桑黄菌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处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

另外,西南各省区亦有出产少量的桑树生桑黄菌。桑黄菌这味古老的中药,功效作用比较全面。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民间用以治疗淋病、崩漏带下、疮窟积聚、癖软、脾虚泄泻。日本《原色日本菌类图鉴》则记载桑黄菌可治偏瘫一类中风病及腹痛、淋病;《神农本草经》将桑黄菌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桑黄菌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民间则认为桑黄菌可以提高肝脏机能,对治疗肝硬化有效。桑黄菌也因其良好的疗效而被誉为“菌种极品”。

桑黄菌是自然界中多年生的珍稀药用真菌之一,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木层孔菌属(PhellinusQuél)。

桑黄菌的有效成分:桑黄菌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化学成分有: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呋喃衍生物、氨基酸多肽类、脂肪酸、无机元素等。

桑黄菌多糖

近20年来,国内外从高等担子菌中提取到余种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物质,我国发现有重要经济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多糖有近30种,其中化学结构较清楚的有15种。真菌多糖是真菌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真菌多糖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其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降血压、血脂,抗血栓作用,健胃保肝作用以外,还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抗溃疡、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等功能。国内外对真菌多糖主要是研究其药用价值,其研究已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方向之一。桑黄菌多糖是桑黄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据报道,以桑黄菌4.菌株为出发菌株,在以米糠、玉米粉等组成的固体培养基中,26°C培养30d,可得桑黄菌菌质多糖,其药理活性与野生桑黄菌子实体多糖相当。

桑黄菌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当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片、木质、树皮和果实中,使植物叶、花、果实呈现蓝、紫、橙等颜色,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因多呈黄色而称类黄酮(Flavonoid)。目前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发现,从桑黄菌中提取并确认的黄酮类化合物有20余种。据报道,类黄酮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清除体内自由基,可抗衰老、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凝集、防止毛细管渗透、保护皮肤、抗癌、抗菌、抗病毒、抗肝脏毒、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桑黄菌萜类:

桑黄菌属担子菌门,研究发现,在桑黄菌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类化合物。只是由于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桑黄菌三萜类化合物药用活性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从桑黄菌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包括倍半萜、二萜和三萜。三萜(Th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糖苷)。三萜及三萜糖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溶血、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抗癌、保肝护肝、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抗炎、抗菌、抗艾滋病毒、避孕等多种药理作用。

桑黄菌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桑黄菌含有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桑黄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同样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氨基酸种类齐全。菌丝体与子实体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是25.63g/g、7.55g/g,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百分比是35.89%、32.46%;菌丝体中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子实体中氨基酸的总量;菌丝体中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和子实体中的半胱氨酸、络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氨基酸。菌丝体与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基本一致。

桑黄菌中人体必需的常量、微量元素:

桑黄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与其他生物相同,主要是水、蛋白质、核算、碳水化合物、脂类及各种无机盐类。桑黄菌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铁、锌、钙、镁等。这些元素都是人体必需或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其他:

在桑黄菌中除了多糖、黄酮、三萜、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活性成分需要我们了解。

1、桑黄菌吡喃酮类和呋喃类;

2、桑黄菌甾体类成分;

3、桑黄菌酚及有机酸类化合物;

4、桑黄菌香豆素类;

5、桑黄菌氯代产物;

6、桑黄菌的其他代谢产物。

癌症与免疫

人体的免疫系统复杂而奇妙,它可以自动地识别,攻击和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细菌或有害物质,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免疫系统中发挥这种功能的主要有四种淋巴细胞。它们分别是:使免疫反应活性化,并具有破坏病原性微生物和病毒细胞作用的T细胞;在外物侵入体内时产生与之对抗的抗体的B细胞;直接消灭外来的病毒等微生物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以及识别病毒和癌细胞并向它们发起攻击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可以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还能杀死肿瘤细胞。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生命科学或医疗科学的学者都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其实,由于突然变异等各种原因,每一个人每天在身体内部都可能产生一百到二百个左右的癌变细胞,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同时在密切地监视细胞的突变和畸变活动。因此,癌细胞一旦出现,免疫系统便立即动员免疫细胞去围剿这些变态的细胞,并抑制他们的繁殖与增生。

由此可知,如果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或其活性降低,就有可能使癌症和肿瘤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另外也有许多医学研究证明,多数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及伴有转移的癌症患者,NK细胞的活性往往较正常人低下,并随着肿瘤的发展进一步下降。癌症患者手术后,如果NK细胞活性继续低下,又往往预示着肿瘤呈进行性生长或发生了转移。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也可以被利用来治疗以癌症为代表的各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疗法。具体来说,就是使用各种手段激活患者原本弱化了的免疫系统,从而利用人体本身的免疫力达到战胜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的目的。

而桑黄,正是可以被利用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细胞向癌细胞发起攻击的一种珍稀天然物质。

桑黄抗癌的原理

桑黄具有非凡的活化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经过各种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桑黄能使NK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2倍,T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倍,B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129倍,巨噬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至5倍。桑黄通过活化人体免疫系统,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对癌细胞发起攻击,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抗癌药物或放射线疗法时所产生的副作用。如果桑黄和抗癌药物或放疗并用,更可以减轻诸如丧失食欲,高热,呕吐,脱发等副作用。对经过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的患者,服用桑黄则可恢复并强化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防止癌症复发或抑制残余癌细胞转移的目的。

桑黄菌的抗肿瘤作用:以桑黄菌水提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高达96.7%,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由此,人们对桑黄菌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被公认为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最好的药用真菌之一。

对前列腺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了桑黄菌干粉水溶液对无胸腺裸鼠移植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影响。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皮下接种于裸鼠,同时将桑黄菌水溶液注射入小鼠体内,此后每两天注射一次同等计量的桑黄菌水溶液。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取肿瘤组织进行染色并观察。结果表明,桑黄菌水溶液治疗的小鼠的肿瘤比对照组要小,其肿瘤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也与对照组明显不同。在接种1周后,各组小鼠均可明显见到实体瘤形成,每天检测1次实体瘤大小,持续12天。结果表明,细胞瘤在检测的第3天,其桑黄菌水溶液即可抑制肿瘤大小1倍以上,而细胞瘤则在接种第12天时,对照组实体瘤的大小约为桑黄菌水溶液处理组小鼠的2倍。在以上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同时检测了接种后4天的小鼠体重和摄水量,发现桑黄菌水溶液处理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对小鼠肝脏组织的染色结果表明,各组小鼠的肝细胞在细胞结构、肝细胞纤维化、凋亡或坏死等方面无明显差别,证明桑黄菌水溶液对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从而证明桑黄菌水溶液能够降低裸鼠接种的癌细胞的生长率。

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了桑黄菌胞外多糖对乳腺癌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菌胞外多糖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桑黄菌胞外多糖对的抑制率最高可达54.59%。进一步研究发现桑黄菌菌质多糖对乳腺癌细胞同样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研究了桑黄菌水提物对两种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桑黄菌水提物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因此桑黄菌水提物主要是抑制细胞增殖而并非是通过细胞毒性来杀灭癌细胞。

对肝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实验室对桑黄菌胞外、胞内、菌质等各部位提取的多糖对肝癌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桑黄菌胞外多糖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桑黄菌胞外多糖对抑制率最高可达50.51%。桑黄菌提取物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表现为其瘤重和瘤体比随剂量增加而降低。提示桑黄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实现,这不仅有助于杀灭肿瘤细胞,也有助于减轻肿瘤化疗中的副作用。

对结肠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实验室以结肠癌细胞为对象,检测桑黄菌酸性多糖的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加入桑黄菌酸性多糖后,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而且在~0μg/ml的桑黄菌酸性多糖浓度下,癌细胞增殖几乎停滞。以上结果显示桑黄菌酸性多糖可抑制细胞的增殖。研究了桑黄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桑黄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的抗结肠癌细胞活性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癌细胞中RegIV/EGFR/AKT信号通路实现的。细胞抑制试验显示,桑黄菌多糖可抑制肝癌、结肠癌、肺癌和乳腺癌多种癌细胞系。尤其是对结肠癌的抑制效果最好。

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

实验室对桑黄菌胞内多糖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验证明细胞经PLIP作用后,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DNA梯形条带也越来越明显,这可能与不同剂量药物对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激活的程度有关。总之,桑黄菌胞内多糖能够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和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提示桑黄菌胞内多糖有可能成为天然的抗白血病药物。

对黑色素细胞瘤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了桑黄菌中提取的酸性多糖对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发现桑黄菌多糖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细胞间连接和侵袭能力,发现用高丽参培养的桑黄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桑黄菌提取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定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相关蛋白。

结果表明桑黄菌提取物对黑色素细胞瘤具有强烈的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

研究了桑黄菌胞内多糖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宫颈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抑制率最高可达70.64%。

对卵巢癌的作用

研究了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的影响。用桑黄菌多糖作用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桑黄菌多糖能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达到了15.53%。

桑黄抗癌的特点

现代医学对付癌症,大体上有手术、化疗、放疗三种方法。近年来在癌症的3大主流疗法之外,兴起了癌症的第四种治疗方法,即所谓“代替疗法”。代替疗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免疫疗法,即使用各种手段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治疗癌症的方法。使用桑黄治疗癌症就是免疫疗法中的一种最有效手段。

它具有以下八大特点

1.短期口服见效。

2.强力提高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对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癌症的复发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3.与抗癌药物并用时,能够显著提升抗癌效果,同时极大地减轻由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4.坚持服用能够预防癌症。

5.对癌症所特有的剧痛,食欲不振,体重减少及虚弱等症状有明显的缓和作用,从而改善各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6.因为桑黄不具细胞毒性,对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及副作用。长期服用也安全可靠

7.由于加强免疫系统对侵入体内的外部病原微生物的辨别能力,并能够帮助免疫系统迅捷地建立免疫平衡,服用桑黄后对各种感染病症的抵抗力也能得到很大提高

8.对于自身免疫疾患及因免疫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有效。

而今随着人类文明进程加快及工业化大生产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突出。这些无疑也给人类带来许多“文明病”。诸如:心血管病、肿瘤以及许多新无名病因出现,都对人体健康带来重大威胁。作为具有促进人体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并能有效抵制癌细胞增长的桑黄菌,对于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作为保健品而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发展桑黄菌生产开发潜力巨大。

桑黄菌就竟可不可以人工种植呢?

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研究发现,桑黄菌完全可以在人工仿野生方法栽培成功,并切栽培效益显著。

一、桑黄菌生物学特性

1.1营养桑黄菌是木腐菌,主要分解利用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生产上大多数阔叶树及其木屑、树叶,以及其它农作物茎秆、有适量的麸皮均可作为培养料。其它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经过适当的配置也能用来栽培桑黄。

1.2桑黄菌丝生长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试验中在pH4~9内均可生长,其适宜pH为4.5~5.0。

1.3温度桑黄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4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8℃,25℃时生长速度最快。

桑黄子实体原基在15~30℃均能形成,在25℃下形成子实体原基数量较多、长势较强、大小均匀。在40℃下只有零星子实体原基形成。由此可见,桑黄子实体原基形成最佳的温度为20℃。

1.4湿度:桑黄菌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地60%——65%。子实体形成需要高湿条件下才能出菇。空气温度应在90%以上才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

1.5光照桑黄菌也与其它食用菌一样,在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无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健壮有力。出菇期需要一定的光线才能出菇及生长良好。

二、桑黄栽培技术

2.1栽培培养料配方:

①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粉1%。

?木屑78%,甘蔗渣20%,黄豆粉1%,石膏粉1%。

?木屑78%,玉米粉10%,麦麸10%,蔗糖1%,石膏粉1%。

④木屑36%,棉子壳36%,麦麸26%,蔗糖1%,石膏粉1%。

⑤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糖和磷肥及石膏粉各1%。

⑥桑枝木屑78%,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2%。

⑦杂木屑38%,桑枝屑40%,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粉2%。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2.2装袋灭菌接种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料~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6——8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2.3发菌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三、出黄管理

当桑黄菌菌丝长满袋并达到生理成熟后,在袋的肩部上下交错划2个月牙形的口,口长3cm、宽1cm深0.5cm左右,去除口上的膜。划口后一周左右开始出现菌蕾,当菌蕾形成后,要创造适宜桑黄菌子实体生长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温度应控制在26——28℃范围内,不要超过32℃。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90%——95%,每天向空间喷雾化水3——4次,经常保持地面湿润状态。每天早晚通风1——2小时,若温度低通风应在中午进行,若温度高时,通风应选在早晚或夜间。

桑黄菌从划口到长成子实体约需要40天左右,见子实体生长圈颜色变深并开始干燥不再生长时采收。

出黄管理是袋料栽培桑黄能否成功关键所在,因此,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缩短子实生长周期,加快其生长速度是桑黄菌子实体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四、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桑菌菌在采收前一周应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采收桑黄时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轻摘,有条件的烘干或自然晒干,至含水量在12%,装袋置于室内保存或同售。

采收桑黄菌后,除去塑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养菌袋重新排放棚内,提高温度到90%——95%,温度度仍保持25℃左右,7天后又可以在原来菌基基部继续生长出子实体。按照前一阶段高高方法管理,一个月左右又可采第二批桑黄。一般栽培一次可以采收2——3茬,生物转化率可达3——5%。

安徽省金农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yaxiaoju.com/zyjz/zyjz/710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