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点在于选准一个好产业。广昌县农民谢远泰立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40多年痴迷菌菇的研究培育,成功用人工方式培育出号称“中华神菇”的茶树菇,并让它成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年8月,谢远泰出生在广昌县一个贫穷的山村——赤水镇天咀村。家乡的贫困面貌、乡亲们的穷苦生活,让谢远泰十分揪心。村子里有一种野生茶树菇,色泽金黄、口味醇香,是谢远泰最爱的食材。何不让乡亲们种茶树菇?这个想法,让谢远泰踏上了探索之路,从此与小小菌菇结缘。
谢远泰正在查看恒温恒湿设备
村子里有一种野生茶树菇,金黄、脆嫩、口味醇香,是谢远泰最爱的食材。何不让乡亲们种茶树菇?一个偶然的灵光,让谢远泰踏上了探索之路。他来到村里的林场,当上了香菇种植工人,从此与菇终生结缘。
当时,香菇种植已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为尽快学会种菇技术,他总是缠着师傅,请他教给自己种菇手艺,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研究种菇技术。在他看来,茶树菇和香菇都是菌类,总有类似的地方,香菇可以人工培育,茶树菇为什么不能人工培育!
他先在香菇种植上谋求突破,然后在茶树菇上求发展。年,为提高香菇产量,他日夜苦思,借钱南下广州学习香菇“段木菌种栽培”法,叩开神圣的菌种学的大门。为节省木料,他用心琢磨用茶子壳、五节芒、稻草等植材替代木屑技术。年,他研究的“大田代料栽培”香菇实现了大规模生产。香菇技术的突破为他研究茶树菇种植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借鉴。那时候家里人多,住房拥挤,为腾出房间做实验,他甚至利用猪圈当实验室,用石灰消毒后,一心扑在猪圈里做实验,被人笑话也不放弃。
谢远泰正在查看培养液培育情况
记不清历经多少次失败,人工培育茶树菇试验终见曙光。年初,谢远泰终于人工培植出了茶树菇。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茶树菇内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抗癌多糖,以及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质量比野生茶树菇更好,“中华神菇”由此扬名!
不仅如此,谢远泰还获菌菇种植4项技术发明专利。一位日本客商找到他,出价万美元购买他的专利技术。面对巨大的诱惑,谢远泰坚守初心,拒绝了客商的要求,决定把这个无价之宝献给家乡、献给社会。几十年的钻研,谢远泰让茶树菇种植从无到有,品种拓展到羊肚菌、毛笋菇、虎奶菇、灵芝、鹿茸菇等。
年,为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谢远泰组建了江西省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与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引导贫困群众采取扶贫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在谢远泰的引领下,广昌已涌现出茶树菇生产经营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29家、民间科研机构1家。年,全县茶树菇种植规模达2.3亿筒,种植户达户,户均纯收入9.8万元,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不仅在广昌,茶树菇还在南丰、黎川、宁都等地种植,并辐射到贵州、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全国种植数量达8.2亿筒,产值达16亿元,带动10万余名农民脱贫致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大潮中,“中华神菇”以其独特的魅力,撑起了成千上万贫困群众的脱贫小康梦想,而被誉为“中华神菇”的茶树菇发明人谢远泰并未从中获利一分一毫,甘于清贫,静若处子,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与无私担当,倾注着奉献脱贫的赤诚大爱,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别样精彩人生。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郑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