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三食三餐』可以订阅------
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王安忆《过去的生活》
每次回家前妈妈都要问我想吃点什么。
“吃什么”俨然成了回家前比“火车什么时候到”更重要的话题。从小到大,妈妈总是不停地问我想吃什么,一旦我说出要求、指明要吃什么菜,她都会兴高采烈地去菜场和超市搜寻最好的材料,回到家变着法儿地烹饪。当妈的心,恨不得把全世界好吃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全给自己的孩子烹上一锅。
每次回家前被问到想吃点什么,我都会细细思考一番。不过也有时脑子不好使,想不出什么稀奇的吃食了,就说个随便。
上月回家前我千叮咛万嘱咐,请妈妈不要再为我准备一桌子饭菜了;太隆重,有时胃没法子消受。到家是下午三点多。那会爸妈都还在上班。厨房里给我留着一盘清炒西兰花,和白色陶瓷罐里炖好的、热乎乎的白萝卜香菇排骨汤。我简单地收洗了一番,换上睡衣,自己盛了一碗饭;根本等不及把菜端去餐厅,就坐在厨房的小木桌边吃了起来。一碗汤,两碗汤···我独自埋着头吃了许久。
▲白萝卜香菇排骨汤
炖好一锅排骨,是个技术活。妈妈给我炖汤,这排骨得选当天早晨的正宗猪肋排,骨头细瘦肉厚边上带着一点点肥肉,这些小脂肪使排骨炖完后口感润滑。想喝清汤,那就把排骨过一遍水之后直接放到陶瓷馆或者紫砂锅中炖,佐料不过是葱姜,同排骨一同放入,滴上几滴醋即可;想吃肉,那就把排骨先放到锅中加少许盐煸炒片刻,然后再放入陶瓷罐或紫砂锅里炖,佐料同上。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火候,妈妈讲究小火慢炖,这是让排骨松软、酥烂的秘诀。用陶瓷罐的话,汤一煮开就要把火调到最小,用像蜡烛燃着似的微弱的火苗把这锅排骨炖上两三个小时;用电紫砂锅的话,直接调到最小档,煲上两三个小时。炖排骨的中途不的揭开,任它在微微的火力下细细地变熟、变软。这是一种走心的美味。
▲玉米胡萝卜排骨汤
最忌讳的,莫过于用大火猛煮或者用高压锅一通乱压,这都是对待食物的敷衍和不虔诚。大火猛煮不必说了,炖出来的肉必然是又紧又硬又干;高压锅看似可以压出松松的肉来,实际上这种肉是掉着渣的柴肉,跟小火慢炖出的松软却不渣、口感水润的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对食材付出心血,自然不要期待它报你以好味。记忆中有一次,我觉得小火炖排骨太慢,要求妈妈用高压锅代之;妈妈回答说,我可不忍心做那样的东西给你吃。
慢,我想这是“具体而仔细的生活”的代名词。王安忆在《过去的生活》里所阐发的感想,在我看来和小火慢炖的意义一样。豆腐也好,绿豆芽也好,制作程序快了,吃起来也就味同嚼蜡。如果人总是匆匆忙忙,对自己的食物也懒得去费心思,也就难说对生活的热爱和虔诚了吧;这是可怕的。日子要过,要寻出滋味来,必定要细心和耐心。
▲排骨藕汤撒葱花
排骨汤炖到两三个小时,就可以放入与之相配的蔬菜了。香菇、萝卜、藕、玉米、胡萝卜、海带、冬瓜、山药等等,都是常见的配排骨汤的菜,选一到两种菜下进汤里,待汤煮开,再慢炖一会(藕和海带需要提前一些下到汤里),便可撒盐、上桌。这是任何其他调料都是多余,少许的盐就足够。想喝到鲜汤、吃到好肉,心不可太大,追求调料的“少”,恰恰是保持滋味的诀窍。
在这样的冬夜里忆起排骨汤来,竟不由自主咽起了口水。抽屉里还有一盒火柴,我想划燃一根,是否能够走进火苗中,去品尝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排骨汤呢?
来一盘江中鱼
你还记得中华小当家的魔幻麻婆豆腐吗?
熬夜最爱
香菇面